日前,我所秦天寶教授團隊相繼獲批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課題和2022年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應用理論研究課題。
我所與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申報的課題《司法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研究》獲得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課題立項。該課題由我所秦天寶和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游勸榮院長擔任共同主持人聯合申報,其總體思路是回答“司法機關特別是人民法院在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如期實現的過程中,應當發揮什么樣的職能、以及如何有效實現這些職能”的命題。本課題擬通過厘清“雙碳”目標實現的重大意義,對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進行定性,明確司法服務保障“雙碳”目標實現的職能定位,分析司法服務保障“雙碳”工作中的問題和困難,研究涉“碳達峰碳中和”國內外司法案事例,然后論述如何充分發揮環境審判職能作用,最終回應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資源審判體系的時代需求。
我所與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檢察院、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檢察院共同申報的課題《民事檢察指導性案例參照適用實證研究》獲得2022年度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應用理論研究課題。該課題由我所秦天寶和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傅東紅副主任擔任共同負責人聯合申報,以指導性案例的參照效力為基本線索,從《案例指導制度的規定》的演變過程及原因切入,結合案例指導制度的功能和檢察指導性案例的作用,明確檢察指導性案例的性質和效力;以檢察指導性案例體系構成為起點,梳理最高人民檢察院自2010年12月至2022年1月先后發布的三十三批指導性案例,分析案例指導體系在推選條件、推選程序和案例運用要求等方面的變化,指出檢察指導性案例的問題和原因,提出完善民事檢察案例指導制度的路徑,以期能夠加強對檢察指導性案例的定位認識和配套制度建設,發揮好指導性案例對具體辦案的指導和監督作用,提升民事檢察工作質效。
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課題,是全國法院、高等院校和其他有關單位加強調查研究的重要載體,長期以來為人民法院制定政策、出臺司法解釋、加強審判工作、推進自身建設等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法學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有重大的影響力。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應用理論研究課題,聚焦檢察監督辦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旨在加強檢察應用理論研究,鼓勵檢察機關與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法學專家、學者合作申報,推動檢察理論研究與監督辦案實踐良性互動,助推新時代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一直與與各級司法機關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此次最高院司法研究重大課題和最高檢檢察應用理論研究課題獲批立項,是我所與司法機關合作的最新成果之一,體現出武漢大學環境法學科廣泛的學術影響力和理論服務實踐的學術導向。研究所與各級法院和檢察院建立深度合作機制,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依法治國戰略部署、深入落實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重要舉措之一,對促進法學理論與司法實務深度融合、探索創新卓越法治人才培養機制、構建德法兼修法治人才培養共同體具有切實的推進作用和深遠的意義。今后,研究所將進一步與校外實務部門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成果形式多樣化的合作共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