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ffbff"></track>
<pre id="ffbff"><strike id="ffbff"></strike></pre>
<pre id="ffbff"><ruby id="ffbff"></ruby></pre>
<track id="ffbff"><strike id="ffbff"><ol id="ffbff"></ol></strike></track>

<address id="ffbff"></address>

<pre id="ffbff"></pre>

X 學術文章

2012年研究會論文集

當前位置:首頁 > 學術文章 > 會議論文 > 2012年研究會論文集

國際環境問題中的外部效應

發布日期:2017-02-08 發表者:原創文章 瀏覽次數:29178次

國際環境問題中的外部效應

陳鄭潔(福州大學法學院, 福州 350002)

摘要:隨著生產活動的擴大化,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及產品本身都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環境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國際環境問題中,外部效應問題也越發的明顯??缇澄廴?、物種滅絕、環境難民、以及共有資源的使用沖突等問題亟待國家間的合作加以解決。本文擬對國際環境中的外部效應問題加以分析,強調國家應注重合作來解決該問題。

關鍵詞:外部效應;科斯定理;國家合作

一、外部效應概述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外部效應(又稱外部性)是指私人邊際成本和社會邊際成本之間或私人邊際效益和社會邊際效益之間的非一致性,通俗地說,即某些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影響了其他經濟主體的利益( 增加或減少),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或沒有為之承擔應有的成本費用的現象。[①]薩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對其的定義是:“外部性是指那些生產或消費對其他團體強征了不可補償的成本或給予了無需補償的收益的情形?!盵②]蘭德爾對其的定義是:外部性是用來表示 “當一個行動的某些效益或成本不在決策者的考慮范圍內的時候所產生的一些低效率現象;也就是某些效益被給予,或某些成本被強加給沒有參加這一決策的人?!盵③]根據外部效應的定義可知其有著正反兩面的影響。舉一個簡單的積極的外部效應(正外部效應)的例子,一條連接到附近的城市土地的鐵路線使得該塊土地的價值增加,進而增加該土地所有者或使用權人的財產利益,鐵路公司卻未因此獲益。然而土地價格的上漲是鐵路公司造成而非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權人本身所致。再舉一個消極的外部效應(負外部效應)的例子,空氣污染,工廠排放的有害物是對周圍環境和人口有害的外部效應。人口承受了污染成本:污染可能使他們健康受損,他們的財產價值也可能因此而下降。

生產商品和服務的過程,產品、廢物貿易以及自然資源的使用都會對環境產生影響。幾乎每一個過程或多或少會產生空氣或水污染,噪音污染,若產生有毒廢料則會引起環境退化。某些產品的本身可能會對消費者或其他人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不利影響,使用這些產品可能存在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不適當風險。自然資源的利用最終導致的外部效應可能會是森林毀滅、動物滅絕、生物多樣性減少或者致使氣候變化。在環境問題上,外部效應主要表現在消極的方面。

二、外部效應具體情況分析 (一)外部效應的類型

在國際環境政策的背景下,外部效應問題可以分為5種不同類型:污染或物理外部效應,社會外部效應,心理外部效應(非使用價值),資源外部效應(使用價值),競爭力外部效應。

污染或物理外部效應是跨界污染的經典例子。簡單說就是在甲國的活動可能對在乙國的環境產生負效應。例如加拿大的工廠因冶煉而排放的二氧化硫氣體可能對美國造成損害;墨西哥工業空氣污染降低了德克薩斯州大彎國家公園的知名度;建立一個水電大壩可能會減少下游國家的供水或改變下游國家的水質;挖鑿一條運河可能會改變地下水位,減少作物產量等等。

社會外部效應發生在國際背景下,是指因為環境惡化造成的社會壓力和緊張蔓延到其他國家或造成國際社會的不穩定。生態系統和環境的破壞將會迫使一個地區的居民離開他們的家園,去到其他地方繼續生存。環境難民是因破壞環境的行為而造成的社會外部效應的典型例子。再如,由于環境退化而導致絕望和極端主義將會致使社會不穩定或造成緊張局勢,這威脅到一個地區的穩定。

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某一行為或事件導致另一國家或地區產生不滿或氣憤等負面影響時,心理外部效應就會產生。心理外部效應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保護性心理外部效應和“道德”心理外部效應。保護性心理外部效應關注存在的價值,該方面的價值是基于單純的存在的價值和保存的價值。存在的價值包括享受某種物種的存在,以及他人或后代能否繼續享受大自然資源這一事實的存在。甲國的一個美麗景觀的破壞或一個物種的滅絕,可能會剝奪乙國居民對這些資源的存在該有的認識的權利。乙國居民是否觀賞該風景或觀察該瀕危物種并非必要,只需保護并使這些資源繼續存在,對乙國居民而言就已經享有了該資源?!暗赖隆毙睦硗獠啃⒉魂P注資源的存在或資源的保護,而是對某些消極且有違道德的行為的不滿。例如英國人對西班牙斗牛的強烈譴責,英國人甚至在廣告上投入巨大資金譴責該行為,表示自己的不滿;又如歐盟因對獵殺動物取其皮毛行為的深惡痛絕而采取對動物皮毛限制進口的措施。心理外部效應引起兩個難題:1難以計算非使用價值;2心理外部效應一般關乎集體利益,有人愿意為此付出但不一定能得到相應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滿足。因此,搭便車的情況比比皆是。

心理外部效應涉及到資源的非使用價值,而資源外部效應則是關于自然資源的利用價值。資源外部效應涉及所有可能的利用價值,如消費,觀賞野生動物,在自然界遠足的價值等。當資源以浪費和不可持續的方式消耗,資源存量急速下降,當這些過度剝削后代資源行為頻繁發生時,便會產生資源外部效應。過度消耗的石油使后代無油可用,過度捕撈使得今后無魚可食,熱帶雨林的過度砍伐使得生物多樣性難以為繼,二氧化碳吸收量驟減,也使得后代將無法觀賞美麗的熱帶雨林風光。

競爭力外部效應關系到環境問題與經濟問題。采取經濟保護措施通常會涉及到行業成本。例如甲國的低環境標準會吸引高環境標準的乙國的投資者來甲國,使乙國投資者以低成本獲取高收益。這將導致探底競爭的產生,每個國家都將采取降低環境標準的方式獲得競爭優勢。

物理外部效應,心理外部效應,社會外部效應一般而言不存在爭議,但一些經濟學理論對資源外部效應與競爭力外部效應提出質疑。降低環境標準的產業競爭是一種謀取有利條件的競爭。首先,沒有經濟學上的理由支撐現在過度使用資源的方式會使所失去的未來利益大于現在消耗資源所獲得的利益。該行為方式遭受抨擊,更多的是因為人們認為短視、腐敗或者其他體制上的失敗導致了該行為為方式的存在。其次,資源外部效應包含了未來資源的使用價值,而該價值經常被低估或者難以評估,因此不能在現今的價格上充分反映出來。最后,對資源的保護無法讓資源所有者獲得利益或者得到補償。譬如熱帶雨林的場主不會因為雨林吸收污染而放棄砍伐樹木所帶來的收益。這就能解釋為何現在是以不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使用資源。這是在剝奪后代的利益,因此可以說這導致了對后代的外部效應的產生。

(二)外部效應間的關系

外部效應的5種形態雖各有不同,但它們并非相互獨立而是相互聯系。一種行為可能導致幾種的外部效應的產生。例如,熱帶雨林的砍伐,可能涉及外部效應的所有類型。首先,物理外部效應的產生是基于砍伐可能導致氣候變化。雨林的采伐不僅釋放出二氧化碳,同時降低了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這有助于在大氣中增加溫室效應氣體的含量。通過排放二氧化碳的直接方式和通過減少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的間接方式導致大氣物理變化,從而產生物理外部效應。其次,雨林往往以不可持續的方式削減。這樣,許多瀕危物種的棲息地被破壞,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滅失。雨林過度砍伐,導致未來無資源可供使用,從而造成資源外部效應。再次,如果環境優美的熱帶雨林被完好保存,即使從來沒有漫步在這些森林中,世界各地的人民都能從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若雨林消失,那么心理外部效應就可能發生。同樣,熱帶雨林破壞的結果可能是物種和文明的滅絕,這可能在全球引起不安情緒,并可能被人們視為是道德上的錯誤而拒絕接受該行為。再者,如果甲國沒有任何關于防止雨林削減的措施,乙國可能會采取類似的寬松政策,以防止本國的伐木業都轉移到甲國,此時競爭力外部效應就可能發生。最后,因為熱帶雨林的破壞、文明的摧毀將會造成的社會緊張和環境難民的產生,此時社會外部效應就將產生。

此外,外部效應可能導致同一資源不同利用方式或利益的沖突。如大氣的構成因熱帶雨林的砍伐而發生改變,而森林的銳減與物種的滅絕使一方受益,同時也讓其他方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又如工廠因生產而排放的污染物,使生產方獲益卻也讓他國產生環境污染。因此,很明顯外部效應使得各方利益發生沖突,協調各方利益變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國際社會解決外部效應問題的方法

國際社會解決外部效應問題的一種方法是共同監管。具體而言是對產生消極外部效應的行為以傳統的調控方法或實行經濟獎勵方式進行共同監管。顯然,這需要相關國家的合作。另一種方法是建立責任制度以對因遭受外部效應影響的個體加以補償。這依然需要合作。國家間不僅需要商議該種制度,更需要合作以執行該種制度。但是這種責任制度目前陷入了困境。首先如何評估非經濟損失?如何使對外部環境的心理不滿程度進行量化?如何界定主體的行為是在維護子孫后代的利益?其次,即使是嚴格的責任制度也無法確保每個因外部效應受損的主體獲得補償,因為執行的總成本可能高于損失。此外,行為和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非常的復雜,其中長期不斷累積的環境破壞而產生的損害尤為復雜。

因此,共同管制或者責任制度難以有效解決外部效應問題。有些在自由體制下的行為主體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在完全競爭和不存在交易成本的條件下,資源的使用沖突會反映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可能有的問題,且外部效應不會妨礙資源的有效配置。外部效應是互惠性質的問題。我們可以說為了避免乙國受損而使甲國受損。關鍵是避免產生更嚴重的損害。即便外部效應的制造者不是責任的承擔者,有效的資源配置也能成為可能。譬如,如果建一個圍欄的花費低于牛走失的損失,那么農夫將愿意建造圍欄。如果環境治理措施的成本低于養魚場魚的價值,那么漁民會愿意為處理工廠排污而投入。但是如果建立圍欄的花費與排污處理的花費更高,那么最好的途徑是談判。

國家也可以像上述個體一樣對待外部效應的影響。如果外部污染造成的損害大于防治的成本,則該國將會在防治上投入,如果污染小于損失,那么該國將選擇繼續忍受。

在經濟學理論中,科斯三定理廣受推崇??扑沟谝欢ɡ肀槐硎鰹椋涸跊]有交易成本的情況下,可交易權利的初始配置不會影響它的最終配置或社會福利??扑沟诙ɡ肀槐硎鰹椋寒敶嬖诮灰壮杀緯r,可交易權利的初始配置將影響權利的最終配置,也可能影響社會總體福利??扑沟谌ɡ肀槐硎鰹? 當存在交易成本時,通過明確分配已界定權利所實現的福利改善可能優于通過交易實現的福利改善。[④]科斯模式在國際間也可適用。但科斯模式并非沒有缺陷。首先交易成本不存在的假設是必要的,但是現實中大量復雜的交易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使得交易成本的存在成為必要。因此現實中并不明確是否科斯交易能解決外部效應問題,是否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其次,科斯模式僅僅關注使用者與資源直接的關系,而忽視了諸如社會對資源使用競爭者的影響,以及社會財富分配,貧富差距問題。即便只關注環境保護問題,貧困問題也不容忽視。貧窮不但影響人的生活,還影響了人類生存的環境。貧困會導致過度使用和破壞自然資源。雄心勃勃的扶貧發展項目往往涉及災難性的生態后果,污染減排措施需要付出昂貴的代價。因此,貧困不僅和社會有聯系,和環境退化亦有聯系。再次,科斯交易難以解決跨時空的外部性和外溢性的公地問題,因為還不能確定誰是代表后代利益與公共利益。最后,多重的個案存在使國家更傾向于采取一般規則來解決相似問題而不采取個案解決方式。

由于交易和信息成本的存在,由于多重外部性問題,由于涉及公地外溢性問題以及跨時空的外部效應,由于對社會和其他問題的忽視,以科斯模式通過談判來解決外部效應引起的環境問題是不切實際的。理性國家將會采取合作的方式解決外部效應問題。

如果不通過合作很多問題將不能得到有效地解決的。因此合作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合作可以是一次、多次或者是有連續的基礎兩種模式。一次或多次的合作也許比較不會干涉到國家的獨立和自由,但是一個有規律的合作會降低國家間的談判成本。通過正式或不正式合同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合作,就會建立共同的信心。連續的合作的另一個價值在于雙方談判情形的重復發生。與囚徒困境的重復發生一樣,這種方式增強了國家不追隨短期利益驅動的動機。當有多次競爭或者談判情形并且雙方關系已經有所發展演變后,雙方都會盡可能地采取策略來證明他們的善意,提高他們誠實和信任的聲譽,因為這對于他們長期的談判地位有利。這樣,重復的合作會產生一種以長遠眼觀對待的以靈活而非自私地行動產生的自我利益。這反過來使得在不同利益的情況下方便建設性和多產性的合作。并且規律性的合作將促進合作體制的建立和穩定,反過來會創造連續性利益的機制,從而確保多次連續性的合作。因此,規律性的合作能降低討價成本和促進長遠的利益,國家應選擇在建立永久合作中獲益。

四、小結

本文試圖列明外部效應的各種情況,以及各種外部效應間的關系,表明外部效應在國際環境問題中的常見性、多發性以及嚴重性。在解決外部效應問題的方法上,僅對現行的某些方法進行分析、探討其不足,并未能提出實質性的合作方案加以解決。這也是由于外部效應問題的復雜,各國情況不同所致。在今后的國際環境問題的商議進程中,希望能注重合作的效能,更好的解決國際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1] 陳新春、黃江英:《環境問題的外部效應及政策分析》,《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5期。

[2] 彭興庭:《環境透支的“外部效應”》,《中國環境報》,2004年6月4日。

[3] 沈滿洪、何靈巧:《外部性的分類及外部性理論的演化》,《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4] 吳振球:《論科斯定理的真理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5] 楊瓊:《環境外部性與環境法相關制度的構建》,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the product may adversely affect the environment. The environment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issues, Externalities are more and more obvious. Cross-border pollution, species extinction, environmental refugees, and the use of shared resources conflict issues that must be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to be addressed.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Externalit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stressed that countries should focus on coope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 words: Externalities; Coasean Theorem; National Cooperation

作者簡介:陳鄭潔,女,福州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法。


[①] 陳新春、黃江英:《環境問題的外部效應及政策分析》,《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5期。

[②] 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63頁。

[③] 蘭德爾:《資源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第115頁。

[④] 約瑟夫·費爾德:《科斯定理1-2-3》A,《轉軌、制度與制度選擇》C北京: 杜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高清无码的视频

<track id="ffbff"></track>
<pre id="ffbff"><strike id="ffbff"></strike></pre>
<pre id="ffbff"><ruby id="ffbff"></ruby></pre>
<track id="ffbff"><strike id="ffbff"><ol id="ffbff"></ol></strike></track>

<address id="ffbff"></address>

<pre id="ffbff"></pre>